可能有人会说,这是同一个问题吗?
是的,这不是两个问题。而是都围绕一个核心而展开的。
关于爱情的维系与新鲜度。
很多时候,我们在经历如方便面般的三分钟热恋之后,却不懂如何我们以后该如何继续走下去。
当我们看到别人把握住恋爱中的细节时,却感叹为何自己的另一半却已经变了样。
这些问题一直围绕在你的恋爱之中,迟迟得不到一个你想要的答案。
就比如:我们的爱情,应该如何保鲜?
我们经常会认为自己对爱人的感情变淡,是因为对方“变了”。
“Ta变了,不再是以前那个Ta了。”
就像看到微博有人晒出一段和男友相处的小细节,很多人就纷纷感叹,这就是自己期待中男友该有样子。
但是,真的是Ta细节不够多而让你觉得Ta“变了”?
那如此一来,我们是否可以这样理解,如果对方重做以前热恋时做过的事情,热恋的感觉就会回来,你们亲密关系满意度就会上升?
然而,事实上并没有那么简单。
其实比起这些爱意“”的行为,和人们对这些外显行为的认知,真正能影响我们对一件事或一个人的感情和态度的,是我们的内隐社会认知。
这个认知简单理解就是,你认为同学考满分就=他很聪明。
我们对自己的伴侣也有这样的认知。
而这种认知是潜藏在我们下意识之中,并驱使着我们的行为。
就好像,你闻到已经馊了的饭菜,我们不需要思考就会倒掉一样。
而在爱情中的我们也是这样,你还没有意识到爱情来了,你脑内的小人就先知道了。
脑内的小人偷偷地让你心跳加速,让你血流变快,让你神魂颠倒,让你想要去接近这个人——这时候,傻乎乎的你才算知道自己已经坠入爱河。
很多时候使我们爱上某人的决定性因素并不是对方是个什么样的人,而是你需要一个什么样的人。
但是,我们想要的一个怎样的人,并不能代表对方就完全如你想象的一样,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,就会有个体的多样性。
所以,随着相处时长的增加,你们一起经历了更多的生活事件,Ta向你展示了他性格里你不了解的其他部分。
这些事情都在默默地影响着你对他的内隐认知。
如果Ta的一些行为,逐渐和一些你认知“坏”事物联系在一起,或是Ta已经不再和美好的事物有太多联系了。
你就会开始不自觉地不再那么想要接近Ta,两个人之间的关系也就疏远了。
所以有时候并不是他变了,他还是他,他的行为可能一直没有改变,只是,你变了,你的认知变了。
那如果是这样的话,是不是就是说,我们是不能拥有长久的爱情,分开时必然的结局?
不是的。
当我们对自己爱情的内隐认知已经形成时,那Ta所做的行为会让我们产生的只是关于“愿意接近Ta”和“想疏远Ta”的强度,而不会直接改变方向。
因此,如果想要寻找改善你们的恋爱关系,最重要的前提是,你的确是出于想要继续爱这个人,而想要维护这段关系,而不是出于其他原因。
这将是你进行一切方法寻求和尝试的原动力。
曾经就有这样一个研究,让一男一女两名异性恋被试面对面坐着,让他们轮流问对方问题。
例如“你上一次哭是什么时候?”,又例如“你有什么特别丢脸的事情吗?”
被试们分享的是心情、情绪和秘密,这些问题都有很高的自我暴露程度。
之后研究者让他们注视对方的眼睛,注视长达4分钟之久。神奇的是,实验结束时,许多被试都报告自己“深深被对方吸引”,“陷入爱情之中”。
这说明了,当我们分享情绪、心事和秘密,我们之间的感情才能得到最好的强化和稳固。
这种分享情绪、心事和秘密,强化和稳固彼此感情的行为,我们视之为,情绪联结。
所以,在恋爱过程中,保持情绪联结是更新认知,接受新认知,维系感情的好办法。
这也是我们常说的,让爱情保鲜。
其实,很多时候我们同对方的疏远,是从我们不再分享心情开始的。想要修复关系,就试试看像以前那样,继续同对方分享心事。
但是,爱情本是一件关于时间的事,而其中的一些修复关系同样是需要时间来实现,不会是立竿见影的有效。
所以,有时对方的行为并不能立刻影响我们的内隐认知,但是时间会告诉我们结果。
除此之外,我们可以做一些小事来调整我们的自动认知,就是给这个修复加个速。
比如:我们把对方和可爱的小动物,或是任何想要接近的事物联系在一起。
这能让你找回当初不可控制地想要接近他的感觉。可以试着给对方起可爱的昵称,或是共同做一些可爱的事。
这样做的目的是,在你的认知中把对方重新和“接近”联系在一起。
当然这也需要对方的配合。
有本书上说:这个世界上有两万个人是会跟你相爱,但可能终你一生都未必能遇见他们中的任何一个。
爱,来之不易,请君惜之。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