结果小孩子很腼腆,宁可不喝饮料也不主动跟服务员讲话。
朋友无奈:老师投诉说她太内向了,在课堂上明明会的问题也不举手,回答问题声音又小,发玩具从来不主动去选自己喜欢的,要等别人剩下的她才玩。
更无奈的是,她发现虽然自己是个成年人,但是这种胆小被动、不敢提要求的“怂”,她也有:
给工作中打交道的人发微信,花半天时间组织语言,生怕哪里说得不严谨,被对方讨厌;
甚至要在文档里打好草稿,以免在对话框里手滑发出去;
上司交代的事情,明明没听懂,问得多的怕对方觉得自己理解力太差,只能点头称是假装听懂;
“怂”,也是会遗传的。
“情绪勒索”的妈妈,养出不敢拒绝的孩子
微博上有一个热门话题:如何毁掉一个孩子?
一个网友说:只要对他不停的诉苦。结果有几百条留言在下面分享自己的经历。其中一个说:
我妈的负面情绪很严重,从小就讲很多她年轻的时候受的委屈,也直接在我面前吃药寻死,导致我从小脾气古怪、内心敏感。
天天说:你长大了千万别像我,嫁个没用的男人,要自己长本事,有多远走多远。
可是我上大学不让去外地,有一点点事都要马上打电话告诉我,完全不考虑我的心情和承受能力,我也不敢拒绝她,怕她又骂我翅膀硬了,不孝。
这就是一个“情绪勒索”的妈妈,养出一个不敢拒绝的孩子。
别再坏情绪了,这个是会遗传的,今天女儿的问题是不敢拒绝妈妈的负面情绪,只好被她洗脑,可是如果有一天这个妈妈变得阳光积极,不给女儿打电话诉苦,这个女儿也许得到的感觉不是解脱,而是不太习惯。
电影《摩登时代》里有一个故事。
卓别林每天开门,门上一个木头都会掉下来砸他的脑袋,等到有一天他开门之后,那个木头没有掉下来,他走到屋里突然觉得不对劲,又退回去,再把那个门使劲地打开,这次真的有木头掉下来,卓别林说:这下对了,然后放心地进屋。
听起来很可笑,但却在很多人身上应验着。
一种体验,哪怕是坏的,重复发生在一个人身上,我们就会接受它,重复它。
心理学把它称作“强迫性重复”,说的就是我们很容易在不知不觉中,重复某一类型的经历。
形成强迫性重复的原因很复杂,其中有一个重要原因,就是我们从小被植入的信念和规条,在我们长大之后,依旧在无意识的运作着,影响着我们的生活。
画好孩子的信念地图
亲子教育又最简单,在于父母成长得足够好了,孩子就无需敲打和锤炼,便可以在父母的影响下,去适应社会变迁,阳光自由地长大。
教育最终考验的,是成年人的自我认知和爱的能力。
别再坏情绪了,这个是会遗传的,如果你想走出强迫性重复的怪圈,活出快乐明媚的人生,可以在后台咨询我们。
评论